极目新闻通讯员黄璀叶志伟
因为车祸发生骨折后,一名12岁的男孩接受了手术,但术后却出现延迟愈合,半年后仍然需要拄拐行走。来到武汉市第四医院就诊后,医疗团队为其制定了体外冲击波治疗的康复方案,在避免二次手术的情况下,最终助其恢复正常生活。
2025年年初,12岁的男孩峰峰(化名)因为交通事故,导致右侧小腿受伤,胫骨中下段发生骨折。前往医院后,峰峰接受了手术治疗,并对伤处进行了复位和内固定。
治疗师为峰峰进行冲击波治疗
但在手术之后康复阶段,多次复查的结果显示,峰峰的骨折部位恢复进度缓慢,直到6个月后仍未愈合。由于下肢无法完全负重,依然需要靠拐杖才能行走,给孩子的学习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。随后,家长带着孩子来到武汉市第四医院古田院区就诊。
在该院区创伤骨科,峰峰被诊断为骨折延迟愈合。如果不及时干预,可能会导致骨不连,也就是说完全停止愈合。按照传统的治疗方案,这种情况往往需要考虑通过二次手术进行植骨或更换内固定。但患者家属对手术存在顾虑,希望尝试更加微创的方法。经过研判,科室团队为其推荐了体外冲击波疗法。
创伤骨科的焦竞主任介绍,体外冲击波治疗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物理治疗,通过高能量压力波刺激患处,有促进相应部位的微循环,增加血供,激活成骨细胞,加速骨痂形成,软化纤维瘢痕组织等作用。适用于骨折延迟愈合或低风险骨不连患者。
根据团队拟定的计划,峰峰按疗程接受了多次冲击波治疗。随着治疗的进行,他的骨折部位也开始逐渐愈合。3个月后的复查结果显示,其骨折断端已达到临床愈合,下肢功能也完全恢复,可以脱离拐杖正常行走,最终顺利回归校园。
焦竞提醒,包括下肢胫骨干、股骨干等部位,发生骨折后都存在出现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的风险。骨折患者在术后要注意定期复查,一旦发现术后3-6个月后骨折处仍愈合缓慢,就要引起重视,必要的时候需采取医学干预。与传统的手术治疗相比,冲击波治疗具有费用低、风险小、康复快等特点。作为医院骨科康复一体化体系的一部分,针对骨折术后的延迟愈合,以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等都有很显著的辅助作用。他同时提醒,冲击波治疗的应用也需要严格评估适应证,感染性骨不连或严重移位者仍需手术治疗。
众和配资-炒股加杠杆平台-炒股怎么配资-网上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