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里有老人的朋友估计都对安宫牛黄丸不陌生。
这玩意儿简直被捧成了 “中风救命神药”,逢年过节还成了高档礼品,价格从几百到几千块不等,最贵的号称能卖到 4788 元一粒。
可最近北京协和医院的一项研究,直接给这 “神药” 浇了一盆冷水 —— 说它在减少脑梗死脑水肿方面,效果和安慰剂没啥区别。
这下网上可炸开了锅。有人拍手叫好,说早就该揭穿这 “智商税”;可更多人急了,纷纷晒出亲身经历:“我岳母脑出血 50ml,全靠鼻饲安宫牛黄丸撑到手术!”“朋友 37 岁脑梗垂危,就是这药救回来的!” 一时间,这粒小药丸成了争议焦点。
研究结果引争议,医生怒批研究设计事情得从协和医院那篇论文说起。他们搞了个随机对照试验,把 117 名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分成两组,一组用安宫牛黄丸,一组用安慰剂。结果显示,在减少脑梗死体积和脑水肿方面,两组效果差不多;90 天后的神经功能恢复也没啥明显差异。
展开剩余81%这结论一出来,立刻被一些人拿来攻击中医。可西医出身的李医生直接发文怒怼,说这研究根本站不住脚。最关键的问题是,14 个研究作者全是神经内科医生,连个中医科医生都没有!李医生质疑:“研究里说经过中医辨证排除了不合适的患者,可具体怎么辨证的?标准是什么?一句都没提!”
这就好比请一群西餐厨师来评判川菜正不正宗,简直是闹笑话。全国中医经典联盟理事长颜芳也指出,中医讲究 “辨证论治”,就像给人量体裁衣,而这研究用固定处方长时间治疗,完全违背了中医动态调整的原则。更有意思的是,虽然研究说整体效果无差异,但细看数据会发现,安宫牛黄丸组有效率 38%,安慰剂组 24%,其实恢复趋势更好,只是样本量太小没达到统计学显著差异。
从 “救命神药” 到保健骗局?安宫牛黄丸之所以被神化,和商家的疯狂营销脱不了干系。
有网友爆料,某些销售把它吹成了 “万能神药”,说什么 “定期吃一粒能预防中风”“有病治病,无病强身”。结果就是,不少人把这急救药当成了保健品天天吃。
可专业药师早就提醒过,这药里含有朱砂、雄黄等成分,长期服用可能有风险。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的谢惠芳医生就遇到过悲剧:有病人脑梗昏迷,家属非要喂安宫牛黄丸,结果造成误吸引发肺炎,反而加重了病情。
更离谱的是价格乱象。广誉远的安宫牛黄丸这几年涨疯了,精品木盒装的卖到 1680 元一丸,还宣称销量增长 36%。可这药在医保里明明是甲类药品,本来应该让更多人用得起,现在却成了奢侈品。有业内人士透露,某些品牌的销售费用占比接近 50%,花在营销上的钱比研发还多,这药卖的到底是疗效还是情怀?
中医辨证有多重要?看看这些真实案例要我说,安宫牛黄丸是不是有效,关键得看用对没用到点子上。
中医讲究 “热者寒之”,安宫牛黄丸是寒凉性质的猛药,只适合 “热闭证”—— 也就是高烧、昏迷、烦躁不安这种情况。如果是手脚冰凉、面色苍白的 “寒闭证”,用这药简直是雪上加霜。
1954 年石家庄爆发乙脑,西医治疗死亡率高达 30%-50%。中医辨证发现是 “热为主、湿为辅”,用白虎汤加安宫牛黄丸,34 个病人全治好了。但 1947 年北京的乙脑流行时,一开始照搬这个方子却没效果,后来发现北京 “湿大于热”,调整药方先祛湿,效果立马就出来了。这就是辨证论治的神奇之处。
现在也有不少严谨的研究支持安宫牛黄丸的效果。
港大医学院的研究发现,它能把缺血性中风的黄金治疗期延长半小时,还能降低溶栓风险。另一项覆盖 2214 例患者的研究显示,发病 24 小时内用够剂量,患者短期恢复更好。这些研究都比协和那 117 人的小样本研究更有说服力。
理性看待中药,别神化也别抹黑这场争议其实反映了中西医之间的认知差异。西医看单一指标,比如脑梗死体积;可中医看的是整体,病人意识怎么样、能不能吃饭、大便通不通,这些都是判断疗效的重要标准。用西医的尺子去量中医的疗效,本身就不太科学。
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最近组织编写了《安宫牛黄丸临床应用专家共识》,明确它的核心用途是中风昏迷、高热惊厥这些危重症,绝对不是什么保健品。专家们的态度很明确:既不能盲目神化,也不该一竿子打死。
作为普通人,咱们得记住这几点:
第一,安宫牛黄丸是急救药不是保健品,没事别乱吃;
第二,家里备着可以,但出现中风症状第一时间打 120,别指望靠它救命;
第三,这药有严格的适用证,必须在中医指导下用,千万别自己瞎吃。
另外,安宫牛黄丸现在滥用太严重,各种药店,各种活动,都在推安宫牛黄丸,说它是保健品,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健体,这都是大错特错的。
现在协和的研究结论还需要更多大样本研究来验证,毕竟医学不是非黑即白的事情。就像世界卒中组织副主席克雷格・安德森说的:“研究不会一次性提供所有答案,而是一个逐步积累信息的过程。”
最后想问问大家,你家药箱里有安宫牛黄丸吗?是自己买的还是别人送的?对于这场中西医之争,你怎么看?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!
发布于:江苏省众和配资-炒股加杠杆平台-炒股怎么配资-网上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