求人办事,有时虽然不一定非要带礼品,但至少衣着要整洁得体,否则事情就很难顺利办成,甚至可能被人议论,留下笑柄。
然而,有这样一位老人,1967年11月,佝偻着背,身穿补丁累累、破旧不堪的衣服,拖着沉重的步伐,走进了北京一处政府办公室。他此行目的简单而迫切:求人办事。
可就是这样一位外貌平凡、衣衫褴褛的老人,却让当时担任农耕部部长的王震在办公室外焦急等待,甚至桌上的茶水被一遍遍更换,心情异常紧张。
是什么原因让王震如此急切?这背后隐藏着不凡的故事!
这位上门求助的人,正是电视剧《亮剑》中李云龙原型——开国中将王近山。他年轻时立下了赫赫战功,威名远扬。
但当王近山走近王震时,那瘦削、佝偻的身形,让王震眉头紧蹙,几乎难以辨认出这位昔日沙场上的英勇将军。
展开剩余87%终于,王近山站定在王震不远不近的地方,恳切地说道:“王部长,我凭着这张老脸来找您了,您一定得帮帮我。”
王震见王近山态度如此真诚,又知道他是极讲面子的老前辈,立刻上前握住他的手,示意他坐下,语气诚恳地说:“老哥哥,您说话算数,我一定尽力办。”
这次王近山特意前来北京,求王震帮忙,事情却颇为特殊。了解了事情经过后,王震对王近山更加敬佩。
当年,像王近山这样有身份的人,也被下放到农场劳动。起初他曾一度消沉,也陷入迷茫,但很快振作起来,暗下决心:“既然在果园,就得把果园干好!”
于是,在黄泛区农场,王近山一边干着繁重杂活,一边虚心向老农请教种植技术,辛勤耕作,终于迎来了丰收的秋天,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,令人欣喜。
然而,好景不长,苹果虽然挂满枝头,却面临无销路的困境。如果卖不出去,这些辛苦一季的果实只能烂在树上,颗粒无收。
王近山深知果园工作的艰辛,心里充满不甘。他不愿眼看靠果园生活的农民们因苹果卖不出去而饥寒交迫,甚至濒临“饿死”。
看着一颗颗苹果,他越发心烦意乱——那些不只是果实,更像是一个个家庭的生计和希望。
熟悉王近山的人都知道,他性格急躁,是个拼命三郎,又特别讲面子。沦落到如今这般田地,很大程度源于他那“死要面子”的倔强性格。
苹果大丰收却销路断绝的困境,让他想起一位老友,现任农耕局领导,或许能帮忙打开销路。
但他内心挣扎着——他是个好面子的人,如今身份低微,若去求人帮忙,若遭拒绝,他便难堪至极,简直无地自容。
按王近山的性格,这事他本不会做,更不愿做,但作为一名老党员,看到百姓受苦,那种深入骨髓的责任感让他无法坐视不理。
果园的农民们都知道王近山曾是“大官”,无力的干部们甚至愿意跪求他帮忙。
面对即将烂在枝头的苹果和泪眼婆娑的农户,王近山终于下定决心,再也按捺不住想为农民排忧解难的心。
于是,开头那一幕——王近山低声向王震求助,尽管他一辈子从未如此低三下四,这次却不得不放下面子。
王震见状,知道这事重要,绝不敢怠慢。他听完经过,心知其中艰难,才会说“努力办”,绝非敷衍。
而王近山也不是不尊重王震,事实是那时生活艰难,他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。以他的性格,若有条件,肯定会穿得西装革履,好好见老朋友。
原本黄泛区农场的苹果销路很好,可惜当时铁路瘫痪,运输成了大难题。
王震将情况汇报给周总理,请其出谋划策。
周总理得知王近山为求帮忙破天荒放下面子,十分钦佩。因为他了解王近山性格,知道他好面子,进农场也从未服软求人,唯独这事关系到百姓,才破格求助。
那个艰苦的年代,王近山这样一位将军,赢得了人民的深深敬爱。
不久,周总理根据王震提供的情况,设计出解决方案:黄泛区铁路瘫痪,但河南省铁路尚可通行。
但运输几千万斤苹果到郑州火车站还是难题,周总理下令调动军区运输车辆,将苹果先运到郑州火车站,最终成功解决难题。
事后,周总理对王近山大加赞赏,称他“这才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”,高度肯定了他这次放下面子的精神。
王近山也深感荣幸,从此在农场默默耕耘,成为拯救无数农户的英雄。
“英雄”二字,王近山早已习惯,他15岁参军,战功卓著,被誉为“二野第一猛将”,专打硬仗恶仗。
尽管后来命运多舛,他仍未忘党员本色,为民服务一生,令人民永远铭记这位英雄。
王近山擅长打仗,军中人脉广泛,但被下放农场后,从未选择走后门,也没意志消沉。
他迅速振作,充分展现党员精神,舍弃面子,踏实为农民办实事。
这样的精神,正是我们应当学习的典范。
1978年5月10日,王近山将军因病在北京逝世,享年63岁。让我们永远缅怀这位伟大的将军。
发布于:天津市众和配资-炒股加杠杆平台-炒股怎么配资-网上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